Skip to main content

靜坐心理學與靜坐文化

參加雅肯教學訓練的準講師和準老師都要發表結業論文。準講師的論文是關於靜坐文化的,從雅肯的角度看其它與之相關的社會現象。準老師的論文是關於雅肯的靜坐心理學,專門探討靜坐過程中的某一個現象。

這次的結業論文有四個,兩個靜坐文化的論文及兩個靜坐心理學的論文。

靜坐文化的論文包括:

1.陳惠玲:楊定一的靜坐與雅肯靜坐的比較

最近幾年,楊定一關於靜坐的解釋與教導在台灣很受歡迎。假如有人問你,雅肯靜坐與楊定一的靜坐有什麼不同,你會如何回答?請將你的答案分為靜坐的方法、對靜坐過程的解釋與框架、靜坐的教學法與輔導模式等。

2.韓麗娟:歐曼的讀夢與雅肯静坐的輔導

睡覺時的夢境與靜坐時的自然心靈活動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但歐曼的讀夢與雅肯靜坐的輔導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請描述、分析和評估讀夢與靜坐輔導的同異點,包括其所討論的內容(夜裡的夢vs. 靜坐中的自我與自然心靈活動)、討論的方式(帶領人與學員之間的互動模式、團體中的不同學員之間的互動模式等)、探討的目的與效果等。

靜坐心理學的論文包括:

3.蔡素珍:雅肯靜坐的明顯化過程

若要達到雅肯靜坐的長期效果,如「個人成長」、「個性發展」等,則往往需要經過一個所謂的明顯化過程。請討論明顯化過程的各種現象,如抗拒感、矛盾效果、不規律的靜坐習慣等,並解釋自我心靈活動與自然心靈活動在明顯化過程中的互動。長時間靜坐與靜坐輔導在明顯化過程中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請盡量以初級課程中的新學員能聽懂的語言來解釋這個題目。

4.張華婉:明顯化過程中的專心矛盾

雅肯靜坐裡的「專心矛盾」是明顯化過程中的重要現象,並讓靜坐者在此過程中容易失去輕鬆的心靈態度並看不清楚問題何在。各種不同的專心現象,包括有意識專心、無意識專心、自然專心等,在明顯化過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並與個性發展的過程有什麼關係?請盡量以初級課程中的新學員能聽懂的語言來解釋這個題目。

除了論文的發表以外,還會有提問的時間以及準講師的口試。

教師